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主要內容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推動我省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要求
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安徽建設全面推進,成為職業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技能型社會的標桿區。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進一步強化,職業??平逃黧w地位更加鞏固,職業本科教育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技能安徽基本建成。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大幅提升,社會崇尚技能氛圍更加濃厚,職業教育供給與安徽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匹配,在加快建設“三地一區”和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中的作用顯著增強。
二、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
(一)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落實“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普通本科高校新增招生計劃主要用于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逐步擴大應用型本科學校、職業本科學校面向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招生計劃,擴大面向中職畢業生的錄取比例。
(二)推動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進一步調整優化職業學校布局和專業結構。到2025年全省中職學校數量調減到200所左右。全面實施中職學校分類達標建設和“雙優計劃”,到2022年底中職學校全部達到國家設置標準。對達到省頒A類標準的中職學校,允許設置高職專業學院。推進“雙高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支持高職學校與中職學校組建區域性、行業性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在中職學校設置分?;蚍衷?,重點培養五年一貫制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優質高職學校為基礎,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繼續探索中職學校與高職學?!?span>3+2”“五年一貫制”、中職學校對口職業本科學?!?span>3+4”以及高職學校與職業本科學?!?span>3+2”銜接培養模式,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三)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建立基礎教育階段職業啟蒙教育制度,完善職業啟蒙教育內容體系,探索將職業技能課程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原則上每周不少于1學時。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有序推進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銜接互通。建設安徽省“學分銀行”,實現不同類型教育之間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四)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完善職業學校開展職業培訓的激勵政策,鼓勵職業學校開展補貼性培訓和市場化社會培訓。加強縣域范圍內各類職業培訓資金和項目統籌,并面向具備資質的所有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開放。將符合條件的院校、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清單納入“兩目錄一系統”,并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職業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技能等級和學時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與績效工資總量增長掛鉤。允許職業學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對承擔培訓任務較重、年培訓量超過學制教育在校生人數、培訓收入穩定的公辦職業學校,在原總量基礎上及時核增所需績效工資總量,績效工資可以突破當地公務員津貼補貼平均水平2倍封頂限制,最高可上浮50%,不作為下一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
三、深化產教融合辦學體制
(五)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圍繞安徽“三地一區”產業轉型升級,采取差異化投入、政策項目引導等方式,重點支持職業學校優先發展安徽十大新興產業需要的專業,加快建設一批學前、護理、康養、家政等人才緊缺領域專業;改造升級一批傳統專業;撤并淘汰一批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扶持一批涉農相關職業學校和專業,培養引領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和高素質農民。
(六)健全多元辦學格局。完善省市兩級政府統籌、以市為主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落實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工作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的法定職責。支持行業部門和國有企業辦好現有的職業學校,落實企業辦學主體責任,依法依規籌措所屬職業學校生均經費。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積極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依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健全國有資產評估、產權流轉、權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
(七)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統籌職業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規模、結構和層次,將產教融合列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出臺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評價實施辦法,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分級分類編制發布產業結構動態調整報告、行業人才就業狀況和需求預測報告。
四、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八)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內容。推動職業學校與優質企業、科研院所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服務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支持職業學校在企業建設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在職業學校建設培養培訓基地。推動校企共建共管產業學院、企業學院。職業學校要主動與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開發高水平技能標準和資源,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開展訂單培養,推進現代學徒制。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建立全國性、行業性、區域性職教集團,遴選建設一批省級示范性職教集團,推進實體化運作。支持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實訓,規模以上企業按學生所學專業對口或相近原則在職工總數2%范圍內安排學生實習崗位。
(九)優化校企合作政策環境。各級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要把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情況,作為各類示范企業認定的重要參考;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為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引導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支持企業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為校企合作提供相關信貸和融資支持。加快發展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實訓責任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保險公司對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保險專門確定費率。職業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項目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外的凈收入,可提取60%用于勞動報酬,單列核增單位績效工資,追加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在分配時重點向參與校企合作等項目的人員傾斜。普通教師可按國家規定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
五、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深入開展“四史”學習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將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指標納入職業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和辦學質量評價。建設一批高質量思政課程,培育一批高水平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及教學科研團隊。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養、實習實訓等各環節,分類開發一批課程資源和教學案例,打造一批高質量課程思政建設示范課。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思政教育資源,引導校企共建思政教育實踐基地,深化高?!暗诙n堂成績單”制度建設。
(十一)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修訂“雙師型”教師省級標準和認定辦法,完善教師招聘、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建立普通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機制,支持校企共建省市“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支持統籌生均撥款等經費,在編制總額內拿出不少于20%的編制數聘用兼職教師。深化高職院校編制周轉池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的“雙聘”“雙師型”教師隊伍專項周轉池。建立“雙渠道”教師招聘制度。對符合條件的獲得技能獎項的高技能人才,可按國家有關規定以直接考察方式公開招聘到與所獲技能獎項相關的崗位任教。
(十二)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推動職業學校普遍開展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實施彈性學習和學分制管理,完善學分認定和轉換制度。辦好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創新創效競賽和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
(十三)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深入實施1+X證書制度,把職業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對接職業標準(規范)、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及時更新教學標準。支持職業學校按規定建設地方特色教材、行業適用教材、校本專業教材、校企合作教材。
(十四)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支持省內高水平職業學校參與職業教育國家標準建設,出臺安徽標準,支持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參與制定標準。推進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開展中、高職學校辦學能力、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完善省、市、校三級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編制發布制度,強化質量年報評價結果運用,將其作為核定招生計劃、安排重大項目的重要參考。
六、打造安徽職業教育品牌
(十五)推進技能安徽建設。抓好省政府與教育部共建“技能安徽”行動計劃落實。深化管理體制、辦學機制、人才選拔評價激勵制度改革,激發建設技能社會活力。健全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產業專業就業“三業”聯通、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四鏈”接通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搭建技能學習平臺。實施立德樹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專業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技能公共服務建設工程,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人擁有技能。開展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和重點戰略技能提升行動,賦能美好安徽建設。構建技能人才榮譽體系,加大技能安徽宣傳力度,營造崇尚技能氛圍。
(十六)提升對外交流合作水平。積極參與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實踐基地項目等。依托我省與德國下薩克森州、美國馬里蘭州等地友好省州關系以及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等合作伙伴關系,大力推進合肥學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等交流合作平臺建設,吸引一批境外高水平高校與我省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推動高水平職業學校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實施“中文+職業技能”項目。推進“留學安徽”項目,吸引國外,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學生來我省留學。支持省內職業學校與長三角區域優質學校組建聯盟(集團)。
七、組織實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職業教育制度創新、政策供給和投入力度,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完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落實配套支持政策。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選優配強職業學校領導班子。加強黨建工作,健全組織體系,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將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堅持黨建帶團建,進一步加強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建設。落實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將職業教育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
(十八)強化制度保障。推動修訂《安徽省職業教育條例》。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體制。優化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規范經費使用,加強績效評價,確保資金使用效益。落實職業教育獎助學金制度,嚴禁以學費、社會服務收入沖抵生均撥款,落實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
(十九)優化發展環境。對在職業教育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確保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人才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優秀技能人才技能資格破格申報制度。將符合條件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納入省重點人才計劃,探索從優秀產業工人和農業農村人才中培養選拔干部機制,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
附件:任務分工表
任務分工表
序號 |
政策內容 |
牽頭部門 |
配合部門 |
1 |
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落實“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普通本科高校新增招生計劃主要用于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逐步擴大應用型本科學校、職業本科學校面向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招生計劃,擴大面向中職畢業生的錄取比例。 |
省教育廳 |
|
2 |
進一步調整優化職業學校布局和專業結構。到2025年全省中職學校數量調減到200所左右。 |
省教育廳 |
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
3 |
全面實施中職學校分類達標建設和“雙優計劃”,到2022年底中職學校全部達到國家設置標準。對達到省頒A類標準的中職學校,允許設置高職專業學院。推進“雙高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支持高職學校與中職學校組建區域性、行業性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在中職學校設置分?;蚍衷?,重點培養五年一貫制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優質高職學校為基礎,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繼續探索中職學校與高職學校“3+2”“五年一貫制”、中職學校對口職業本科學校“3+4”以及高職學校與職業本科學校“3+2”銜接培養模式,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
省教育廳 |
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各職業院校 |
4 |
建立基礎教育階段職業啟蒙教育制度。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建設安徽省“學分銀行”。 |
省教育廳 |
各市、縣(區)教育局 |
5 |
完善職業學校開展職業培訓的激勵政策,鼓勵職業學校開展補貼性培訓和市場化社會培訓。加強縣域范圍內各類職業培訓資金和項目統籌,并面向具備資質的所有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開放。將符合條件的院校、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清單納入“兩目錄一系統”,并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教育廳,各市、縣(區)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 |
6 |
對承擔培訓任務較重、年培訓量超過學制教育在校生人數、培訓收入穩定的公辦職業學校,在原總量基礎上及時核增所需績效工資總量,績效工資可以突破當地公務員津貼補貼平均水平2倍封頂限制,最高可上浮50%,不作為下一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教育廳、省財政廳 |
7 |
鼓勵各類企業依法依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 |
省教育廳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市、區)相應部門 |
8 |
將產教融合列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
省發展改革委 |
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各市、縣(市、區)相應部門 |
9 |
推動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 |
省發展改革委 |
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各市人民政府 |
10 |
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出臺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評價實施辦法。 |
省教育廳 |
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
11 |
分級分類編制發布產業結構動態調整報告、行業人才就業狀況和需求預測報告。 |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各市相應部門 |
12 |
各級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要把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情況,作為各類示范企業認定的重要參考;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為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引導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支持企業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為校企合作提供相關信貸和融資支持。加快發展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實訓責任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保險公司對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保險專門確定費率。 |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
各市、縣(區)相應部門 |
13 |
職業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項目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外的凈收入,可提取60%用于勞動報酬,單列核增單位績效工資,追加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在分配時重點向參與校企合作等項目的人員傾斜。普通教師可按國家規定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教育廳、省財政廳 |
14 |
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深入開展“四史”學習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將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指標納入職業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和辦學質量評價。建設一批高質量思政課程,培育一批高水平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及教學科研團隊。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養、實習實訓等各環節,分類開發一批課程資源和教學案例,打造一批高質量課程思政建設示范課。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思政教育資源,引導校企共建思政教育實踐基地,深化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建設。 |
省教育廳 |
省委宣傳部、團省委,各市、縣(區)相應部門,各職業院校 |
15 |
修訂“雙師型”教師省級標準和認定辦法,完善教師招聘、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 |
省教育廳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6 |
建立普通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機制,支持校企共建省市“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 |
省教育廳 |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各市、縣(區)相應部門 |
17 |
支持統籌生均撥款等經費,在編制總額內拿出不少于20%的編制數聘用兼職教師。 |
省財政廳 |
省委編辦、省教育廳,各市、縣(區)相應部門 |
18 |
深化高職院校編制周轉池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的“雙聘”“雙師型”教師隊伍專項周轉池。建立“雙渠道”教師招聘制度。對符合條件的獲得技能獎項的高技能人才,可按國家有關規定以直接考察方式公開招聘到與所獲技能獎項相關的崗位任教。 |
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教育廳,各市、縣(區)相應部門 |
19 |
辦好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創新創效競賽和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 |
省教育廳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 |
20 |
支持省內高水平職業學校參與職業教育國家標準建設,出臺安徽標準,支持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參與制定標準。推進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開展中、高職學校辦學能力、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完善省、市、校三級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編制發布制度,強化質量年報評價結果運用,將其作為核定招生計劃、安排重大項目的重要參考。 |
省教育廳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21 |
抓好省政府與教育部共建“技能安徽”行動計劃落實。深化管理體制、辦學機制、人才選拔評價激勵制度改革,激發建設技能社會活力。健全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產業專業就業“三業”聯通、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四鏈”接通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搭建技能學習平臺。實施立德樹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專業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技能公共服務建設工程,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人擁有技能。開展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和重點戰略技能提升行動,賦能美好安徽建設。構建技能人才榮譽體系,加大技能安徽宣傳力度,營造崇尚技能氛圍。 |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 |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縣(區)相應部門 |
22 |
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完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各部門在職責范圍內落實配套支持政策。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選優配強職業學校領導班子。加強黨建工作,健全組織體系,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將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堅持黨建帶團建,進一步加強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建設。落實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將職業教育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 |
各市、縣(區)黨委 |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縣(區)相應部門 |
23 |
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體制。優化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規范經費使用,加強績效評價,確保資金使用效益。落實職業教育獎助學金制度,嚴禁以學費、社會服務收入沖抵生均撥款,落實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 |
省財政廳 |
各市、縣(區)財政部門 |
24 |
對在職業教育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教育廳,各市、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 |
25 |
確保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人才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 |
省委教育工委 |
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經信廳等,各市、縣(區)有關部門 |
26 |
建立優秀技能人才技能資格破格申報制度。將符合條件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納入省重點人才計劃,探索從優秀產業工人和農業農村人才中培養選拔干部機制,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